第 69 部分阅读(1 / 1)

此时,这里热闹一片,黑压压的大群书友就占据书店中/央大厅的座位,人手一到多本《品三国》。

刘明亮,是一个标准的三国粉+陈东的铁杆书友,很喜欢读陈东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反反复复读了几遍,每读一遍都深有感触,受益良多。

而且,这本书是用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成,通俗,易懂,幽默,引人发笑,风趣的笔法,而又不失于史实的真实性,看到精彩处,令人拍案叫绝。

《明朝的那些事儿》都那么精彩,同样是写历史,同样是用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成的《品三国》。肯定也非常精彩,再加上他是标准的三国粉,〈品三国〉当然他不会错过了,期待异常。

听到陈东将在今天在博文书店举办〈品三国〉读者见面会暨签售会,刘明亮开车从宝山淞南赶来。7时到了展览中心,8时开门直奔《品三国》售书点,拿到新书就在书店中/央大厅占了个位置,边看书边等陈东,一坐几个小时不敢离开,‘怕人多签不到’。

坐在椅子上。刘明亮拿起手上〈品三国〉。

封面设计得非常美观、自然,黑色底子,在封面下面是一个骑马,持矛穿甲盔的骑兵,做跃马势,非常威武。在封面的侧边,大大‘品三国’三个隶字,白色字体,三个字占据了封页四分之一的版面,非常显眼,封面上边,是‘陈东著’三个字。

翻开书页。刘明亮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一股浓郁的油墨香扑入鼻子,很好闻,这是他读书养成的‘陋习’,刺鼻的油墨香,在他‘闻’来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魏武挥鞭,第一节,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丛生,……。

开篇明义,书的开头点出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

刘明亮开始阅读起来,很快就沉迷于到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年代,不能自拔,读到精彩处,拍案叫绝。

“好,原来周瑜是这样一个人物,以前一直以为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嫉妒的小人,‘三气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原来不是,果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国演义》是一本野史,当个有趣的故事看就得了,如果当成史实来看,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

刘明亮这是读到周瑜人物评价这一段,一口气读完,顿时,周瑜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变了个样。

周瑜在很多人的映象中,是一个气量狭小,嫉妒别人,‘三气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人,但是在这本书中,还原了周瑜的历史的形象。

周瑜,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拍任了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战场,建功立业,又娶得了小乔为妻,这样一个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的人怎么会去嫉妒别人呢,看来,《三国演义》对于周瑜嫉妒别人不可信。

正史〈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当赵明亮读到诸葛亮这个人物评价这段时,一口气读完,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起空城计,‘空城计’这个故事实在太精彩了,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是一演再演。

但是,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证据证明诸葛亮的‘空城计’,根本是子虚乌有的,经不起推敲,《三国演义》记载发生‘空城计’是在公元234年,在阳平,但是,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呢?

其次,‘空城计’这个故事讲是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便来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退却。

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其一,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派个斥候队进去看看,探个虚实总可以吧!其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群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派个神简手把他射下来就行了。其三,司马懿带了20多万大军,可以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总可以吧。

有证据,也有推敲,事实很明显,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

第223节 《品三国》签售会!

赵明亮看完书中对于诸葛亮人物评价这一段,空城计是假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甚至赤壁之战,也是一个弥天大谎。

一瞬间,在赵明亮脑海中对诸葛亮军事才能极为杰出这种形象一瞬间崩塌,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就末必了。

……

读着读着赵明亮沉入到三国这段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年代中,读到精彩处,更是拍案叫绝。

直到有人从他旁边走过,不小心碰到他的鞋子,才让刘明亮从书中精彩、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醒来。

在书页上折了一个角,合上书页。

转头看了看左右,大多数人正在津津有味地低头看书,看到精彩处,啧啧有声。

“这本书会火,大火特火。”看过书看,赵明亮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品三国》会火,大火特火。

原因有3点。

其一,这本书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写的,不似一些史书一样,太沉重,语言生涩难懂,这本书读起来有趣,引人发笑,读者爱读,而且,相比一些史书,〈品三国〉更真实,更让人可信一点,也经得住读者反复推敲。”

“其二,颠/覆性,颠/覆了读者对三国人物的形象,大家认为曹操是奸雄,但是这本书里讲的曹操是英雄,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超一流的军事家,但是,这种书里讲的诸葛亮是一个缺乏将略的一个人物,大家觉得刘禅有种种不是,但是。在这本书里,他是一个……,总总,并不是作者胡说的,作者借用三国正史《三国志》。大量史料,以及历朝历代的文人口中,等等来证实这些论点,言之有物,很难让人反驳。

这样颠覆性的对三国人物评价,是这本书最大的卖点。总而言之只要反其道而行一定能成功,原因是读者对三国的评论实在老生常谈,已经是索然无味了。

“其三,经过一本〈三国演义了〉,一本《三国志》,以及很多文作品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一演再演,培育了一大群三国粉,而且《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很多读者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看,现在把《三国演义》拎出来通过推敲、置疑、对比,还原历史真相。”

这样一本好书,几乎敢肯定会火的。

上午10点。陈东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现身书店大厅。

他的到来使得现场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

读者见面暨新书签售会,第一个环节是记者采访,以便通过媒体来宣传这本书。

台下,记者们长枪短炮对准陈东,镁灯光闪烁。

在主持人宣布记者采访环节开始后,台下,所有记者举起了手。

主持人随机挑选了其中一个记者。

“请问陈东,《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后,如此受欢迎,是你意料之中的吗?”这位记者问了一个与今天的话题无关的问题。相比《品三国》这本书。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让人感兴趣,更吸引人关注。

陈东笑了笑,说道,“大家都喜欢美食,所以肯定受观众关注。在全世界纪录片销售市场中。美食片是很好卖的类别。同时,《舌尖上的中国》比较接地气,过去传达自己意愿的片子太多,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为了讨好观众,我们还借鉴了国外同行的制作手段,视觉跳跃,节奏明快。我们的团队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没有航拍,为了拍麦收那段场景,摄影师爬上了洒农药的飞机,今天还是问《品三国》相关的问题吧。”

“我粗略地翻了一下这本书,很有趣,文字很直白,通俗易懂,不过里面很多人物的形象被颠覆了,比如,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中的曹操是奸雄,周瑜是气量狭小,嫉妒别人,三气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了,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空城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中都有他的影子,但是,在你这本书中,彻底颠覆了读者一直以来三国人物的形象,曹操变成英雄,周瑜是个性度恢廓,器重颇大,雅量高致的人,诸葛亮不是军事家,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那请问陈东,你为什么会在书中把很多三国人物形象颠覆过来。”易网娱乐的记者提问道。

《品三国》给读者最大的惊讶是书中对三国人物形象的来个大颠/覆,人们一直以来在印象中奸雄曹操变成了英雄曹操,气量狭小,‘三气周瑜’,被气死的周瑜,成了性度恢廓,器重颇大,雅量高致的周帅哥,被千古传唱的空城计,火烧博望,还有小学课本上的草船借箭都是编出来的,……。

这些,把三国人物形象的颠覆性这点,虽然,是这本书的最大卖点,不过,也让很多读者产生了置疑。

陈东在脑海中斟酌了一会儿,说道,“首先,对三国人物形象不是颠覆,而是还原,还原本来的历史。”

“其次,在大家脑海中的三国人物形象大多是来自《三国演义》,以及围绕着《三国演义》改编的戏剧,影视中,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连野史都算不上,很多地方是不可信的,经不起推敲。

在《品三国》成书之前,我查了《三国志》,《后汉书》,《三国会要》,《资治通鉴》,《汉晋春秋》等大量史料,这些正史所记载的史料可比小说可信多了。

可以说,文中大部分对三国人物形象的还原是属实的,是客观的,比如,对周瑜人物的评价,性度恢廓,器重颇大,雅量高致,在《三国志》就有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然,在书中,也加上我的一些个人猜测,推敲和想象,比如,对《三国演义》‘空城计’是否属实的猜测,推敲,想象,这些,是属于一家之言,难名有些疏漏,有疏漏的地方我接受大家的批评。”

第224节 签书现场!

ps:感谢宝治龙,风信子a(2票),追逐宁静的我(2票),小杨树叶,幽魅鬼舍投出的月票!

万分感谢!

听到陈东的一翻精彩的回答,很多读者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问陈东,有些学者批评你把历史通俗化,庸俗化,有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真相,你怎么说。”乐网娱乐的记者对陈东问道。

陈东笑了笑,对于一些学者的批评并不怎么放在心上,说道,“如果说是学术,或者史书的话,就应该严谨,这是一本以幽默,通俗的笔法写的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人物评价,小说以正史史料为基础,加上我的一些猜测,推敲,想象,基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

这本书读起来,有趣,通俗易懂,读者爱读,在阅读中长知识,知典故,明事理,所谓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在阅读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开卷有益。”

“请问陈东,不管是《明朝的那些事儿》,还是这本《品三国》,语言都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流于粗俗,用一种调侃式,轻松幽默的笔法,很多人都说你是向正统文人发起挑战。”光线娱乐的记者对陈东问道。

陈东说道,“向正统文人挑战,我还不够格,这些人都是学富八斗,对某一方面学识研究非常精深,是学者,专家,我只是一个写文混饭吃的小作者,连作家都算不上,最多是读过几本史书。对某段的历史有一点点研究。

我从小爱读史,从史书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史书很多地方深涩难懂,要查字典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且整篇读下来。太沉重,无趣,枯燥无味,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及像我一样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外,大部分人不爱看,所以。在《明朝的那些事儿》与《品三国》这两本书中,我用了一种通俗易懂,有趣的笔法写,让对无趣、沉重的史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爱看,了解我们的历史,阅读之后。大有获益。”

“请问,陈东,你对《品中国》这本书有信心吗?”

陈东环顾四周,开口说道,“看了台下来了这么多书友,我感到非常有信心。”

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一连回答了记者们十几个问题后。因为时间有限,看了看台下的读者们等得心焦了。

所以,陈东示意工作人员赶快结束掉记者提问环节。

顿时,有5、6名工作人员将还想再提问的记者请到一边,让出了陈东旁边的位置,让读者们上前签名。

顿时,读者黑压压一片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

场面有些紧张,人群拥紧,陈东面前的桌子差点翻倒。

“大家别挤,请排好秩序。一个一个来。”陈东站起身,拿过话筒亲自劝解读者。

在陈东的劝解下,以及长江出版社10多工作人员,博文书店几名保安,十几人拉起安全线。现场秩序才变得好转。

“陈东,我是你铁杆的粉丝,喜欢你写的小说,喜欢的歌,喜欢你拍的电影,请帮我签个名。”一个情绪激动的女生将手里的书递给陈东激动地说道。

“谢谢,请问,你叫什么名字。”陈东接过书,对小女生问道。

“我叫明子,工藤明子。”工藤明子说道。

“你是日/本人。”陈东诧异地说道。

“陈东君,你对日/本人有偏见吗?”工藤明子有些失望地对陈东说道。

陈东笑了笑,说道,“没有,我相信大部分日/本人是热爱和平,和善,友好的,只是有一小部分人不正视历史,激进,仇视中国,不断掀起中日矛盾,搞风搞雨。”

“太好了。”工藤明子激动地说道,“我很喜欢你,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中国最有才华的人,今天是我的18岁生日,能不能在签名处加一些生日贺词。”

“行。”陈东点了点头。

陈东翻开封页,在图章空白处写上‘祝工藤明子小姐生日快乐,永远18岁!--陈东。’标准的楷体,有工整,字迹端正秀丽,让人赏心悦目。

“祝工藤明子小姐生日快乐。”陈东将书递给工藤明子,说了声祝福的话。

工藤明子接过书,兴奋了说了谢谢,转身离开了签售现场。

接着第二个书友要签名,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西装革履,一个就知道是一个成功人士。

中年男子将书递给陈东,笑着说道,“陈东,你写的书非常有趣,我喜欢读,反反复复读了4、5遍,读到精彩处,令人拍案叫绝。”

“谢谢。”陈东笑着说道,接过书。

翻开封页,提笔写上“祝事业成功,陈东。”将书递回给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看了看签名,感到很满意,笑着说道,“劳你吉言了。”

接下来,陈东一一为读者签名,一般都会加一上些祝福的词语,年青人会加一些‘事业成功’,‘马到成功’之类的吉祥话,中年人会加一些‘祝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之类的吉祥话,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会在签名处加上一些‘祝健康长寿’,‘吉祥幸福’之类的吉祥话,写这些吉祥话花不了陈东几秒钟,这样的的一些几个字的祝福词语让读者心里暧暧的。

一直到中午,签名签名,旁边敲图章的工作人员换了三四茬,而陈东从端坐在椅子上到半靠在椅背上,胸前背后湿了大片,领带早已被拽掉扔在地上,2个小时不到已经换用了第4支水笔,整个人累扒了,疲倦得几乎说不出话,已经快麻木的手臂机械性地写上几句祝福话,签上名字。

读者们却是个个精力充沛,有小女生冲上来激动地对陈东说道,“陈东,我爱死你了。”一位李小姐中跷着骨折的脚排队,一边往前挪,一边笑嘻嘻地说道,“我就是喜欢陈东的书啊。”一位70多岁的赵老先生上来拉住陈东的手,说道,“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啊。”陈东站起一拥有抱了他一下,老先生激动得边走边说,“他跟我拥抱了。”

第225节 《品三国》销售火爆!

一直到下午3点钟,最后一名读者拿到签名书。

陈东才放下笔,捏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肩膀,整个人都快累扒了,拿起桌上的矿泉水,喝了一口,感叹道,“定海是个了不起的、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我爱定海,我爱定海人。”

没想到陈东一句不经意间的感叹被旁边一个记者纪录了下来,第二天,定海娱乐报出现了这句话。

----

长江出版社,总编办公室。

马自强手里拿着一份《品三国》昨日销售统计报告,快步走进杜文海的办公室。

他知道,杜总编等这份销售统计报告等得心急了,所以,他一直等在销售部门办公室,催促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赶紧把从各地汇总来的昨天各大书店的销售数据统计出来。

一等到销售数据统计完后,马自强拿着这份销售统计报告赶紧来到总编办公室汇报。

“杜总编,《品三国》昨日全天销售统计报告出来了。”小马将手里的这份销售统计报告递给杜文海,兴奋地说道。

当然,他有兴奋的理由了,他刚刚看了一眼这份销售统计报告,昨日一天《品三国》销售了4w多本,销售火爆。

按理,书卖得火爆,还是扑街,关他一个每月拿几千块钱的小员工什么事。

不过,一想到去年一年,因为《明朝的那些事儿》,《大国崛起》两部书大卖,给出版社带来一笔巨大的利润,去年年终奖单他就拿到4w多,今年。还有《大国崛起》后三部,再加上现在《品三国》又大卖,可以想到,今年的年奖金也差不多这个数,可能还会更多。因为《品三国》比《明朝的那些事儿》还火爆。

一想到,去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在黄河出版社工作的大学同学黄磊跟自己吐槽年终奖只有几千块钱,羡慕自己年终奖4w多,马自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爽快感。

“小马,看你兴奋的样子。看来书卖得不错啊,多少册。”杜文海接过马自强递过来的销售统计报告,笑着问道。

“杜总,书卖得确实不错,比《明朝的那些事儿》和《大国崛起》首日销售数量还高,41500册。”小马说道。

闻言。杜文海脸上笑得像一朵菊花,拿起手中的销售数据统计报告看了一眼,这份销售统计报告书分别列举了《品三国》在全国各大书店的销售情况。

其中定海市卖得最多,光图书签售会现场就签了4000多本,其次,在文风鼎盛,生活富裕的江渐一带。

杜文海眼睛直接扫向末尾的总销量数据。41500。

用红色字体标粗。很显眼,让他看得赏心悦目,心花怒放。

看到这个数字,他对品三国能卖多少册心里有底了。

上、中、下三本,至少能卖到200万~300万本。

按这个数据一算,大概就能估算出《品三国》给出版社带来的利润。

给出作者18%的稿酬分成,差不多,书要发到40万册,出版社就可保本了。

200万~300万册,看来稳赚无疑。还能大赚一笔。

---

《品三国》火了,火爆不仅表现在书卖得火爆,而且,《品三国》在网上、现实中引起了一阵‘三国热’,说三国。评三国。

网友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百/度上输入‘品三国’,点击确定。

就会出现一大排关于《品三国》的新闻和信息。

点击率最高的是关于《品三国》首日销售41500册的新闻。

据本报记者采访长江出版社的总编杜文海知悉,国内人气作家陈东的第三本小说《品三国》面世,一经发售,小说获得大卖,受到众多书友的支持和力捧,首日销售41500万册。

在网络上,很多读者评价这本小说,‘有趣’,‘语言通俗易懂’,‘真实还原了三国人物、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

不过,也有的一些专家、历史学者在微/博上抨击《品三国》是一本粗俗,庸俗的小说,将历史娱乐化,不尊重历史,学术不严谨。

争对这两种观点,网上、报纸上充满了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