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拜师(1 / 1)

张劲松成为了笑话,被全院通报批评,纪律处分。

同时,监察科再次强调了纪律问题,以后,每一面锦旗,医院都会进行详细调查,作风监管,只会越来越严。

张劲松更加不忿,觉得医院对他不公,太苛刻。凭什么人家收锦旗你们都不查,偏要来查我?都有种不想干了的感觉。

当然,这么好的医院,他是钻破了脑袋才进来的,可不会主动辞职。这一次,若不是他平时钻营的一些人脉帮他说话,估计,他就被开除了!

急诊科也召开了科室会议,在会上,叶主任对张劲松进行了点名批评,并记大过,当月奖金全部扣发,绩效工资丙级。

说实话,虽然绩效工资有甲乙丙三等,考核分数也有高有低,但平素大多数都是保持在乙级这个范围内,很少有人拿丙级的。

相对来说,甲级偶尔还有那么些。

叶心怡也同时教育其他所有人,不要想这些歪门邪道。医院里进的每一面锦旗,监察科都会暗中调查其来源,不要有侥幸心理。

……

一场暴风雨过后,空气清新,碧空如洗,大城市里难得的可见度极高。

林夕在朱建斌的带领下,前往z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朱老师,您对我这么关照,我真是无以为报。”林夕十分感激地说道。

上次断肢续接手术时,朱建斌就对林夕指点颇多,林夕叫他一声老师也是应有之义,这一次,朱建斌更是给林夕推荐了一个好老师,若是能被其收为徒弟,以后医途不可限量。

对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z大医学院教授,z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杭城心脏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z省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十届政协委员。

名头一大串,有医术,有地位,乃是杭城医学界泰斗级人物,名陈俊卿。

“我只是给你引荐一下,对方会不会收,还是要看你自己。不过,你天赋非常好,若是表现出来,陈院士爱惜人才,多半会欣喜的。而且,即便不成,我建议你以后也可以报考他的研究生。”朱建斌两鬓斑白,肯为了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年轻医生如此出力,也算是难能可贵。

林夕感觉,朱医生就是自己的贵人。

陈俊卿五十出头,比朱医生还要年轻好几岁,但是,已经是中科院院士,其他名头自不必说。据朱医生言,陈俊卿年轻时也是天才级人物。所谓天才惜天才,陈院士就是喜欢那种天赋高的,当然,人品好也是相当重要的。毕竟,老一辈的都很重视医德。

林夕和朱建斌来到z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时候,陈院士很忙,正带领着一群硕士生在医院里进行临床讲学,正要去查房,进行现场实例讲解。陈院士虽然名头多,还当过大官,但最喜欢的还是带学生。

朱建斌跟陈俊卿是多年的老朋友,事先也有预约,打了招呼的,所以,陈俊卿知道朱建斌所为何事,不由多看了跟在朱建斌身后的林夕几眼。

“呵呵,老朱,这就是小林吧,能让你亲自送过来,看来很入你法眼啊!”陈俊卿跟朱建斌握了握手,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提到了林夕。

林夕自然赶紧见礼:“陈教授好!”

他事先得朱建斌提点,知道陈俊卿为人低调,不喜别人将院士这个名头挂在嘴上,倒喜欢别人叫他老师或者教授。

陈俊卿点了点头,就招呼林夕一起随行。朱建斌闲着无事,也跟在后面,算是参观一下z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私底下也比较一下杭城第一医院与之的差距。

杭城第一医院纯粹是医院,而z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却是教学医院,这里的很多医生,同时也是z大医学院的教授。

在职称体系上,除了常规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还叠加了一套教学科研体系,即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教学科研体系的晋升,一般较临床体系更严格、更困难。当然,两种体系并非完全平行,但大致对应关系如下: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在这种附属医院,一位医生可以同时拥有两个职称,一般说来,教学科研体系的职称比临床体系的职称获得的晚一些。例如,身为主任医师,他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副教授,有可能一直到退休也未获得教授职称。

陈俊卿身为院士,自然是打通关了的,几乎所有顶级职称都获得了。

z大医学院的硕士生,向来自视甚高的,见到林夕年纪轻轻,居然获得了陈院士的青睐,允许他一同旁听,不由都面有异色。

有人便悄悄问他多大了,林夕就如是说,十八岁。

旁的男生说十八岁,多半是装嫩,也未必有人信,但林夕说十八岁,搞不好人家都会以为他虚报年龄,嗯,是故意报高的那种。因为他本身就是小白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小。

对方了解了一下林夕的情况,就惊讶了:“你这么小就是住院医了?还是杭城第一医院的住院医?那家医院非常不错啊,不是那么好进的吧?你莫不是关系户?”

林夕只好实诚地点了点头,确实是靠关系进去的。毕竟,不是硕士,根本拿不到院聘合同的。

对方“噢~”的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也就懒得跟林夕搭讪了,转而去与其他同学悄然交流几句。

不一会儿,林夕是关系户的事情,大家几乎都知道了。

有人心里头就嘀咕:“原来是关系户啊。不过想来也正常,这不正是走关系来的么?”

想到林夕是朱建斌带过来的,兴许是朱建斌的侄子或外甥之类,大家就深以为然。有些没有背景的则羡慕林夕,有家里长辈带着过来推荐给陈院士。

啧啧,哪里像他们,可怜兮兮地,通过考研,千军万马杀出来,然后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又是一番激烈的竞争、拼杀,才有机会跟着陈院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