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第三击,难一点的你们也非我对手(1 / 1)

陈院士查房,查到了一个病人,正要办理转科手续,他拿过病历,翻了翻,就合上了,对负责这位病人的主治医生说道:“再讨论讨论。”

那位医生顿时惶恐,心中打鼓,难道自己误诊了?断然不会啊!

这名病人是一个58岁的男性,以“双下肢水肿、乏力6月余,伴轻微胸闷、气短”起病,起病2月后考虑神经系统病变,就诊于神经内科。行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8 g/l,血清白蛋白34.7 g/l,尿蛋白0.43 g/24h,甲状腺功能正常。心动超声提示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考虑多浆膜腔积液,给予利尿剂对症治疗,双下肢水肿、乏力较前无明显改善,胸闷、气短症状持续,考虑心脏病,遂就诊于心胸外科。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胸腔穿刺引流术,以帮助确定胸腔积液性质并缓解胸闷、气短症状。住院期间左侧、右侧胸腔分别引流出1180 ml、3050 ml淡黄色胸水,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漏出液,细胞病理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

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胸闷、气短症状好转。鉴于冠脉cta示对角支血管严重狭窄,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及阿托伐他汀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为避免导管相关感染,于一周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双侧胸腔积液又迅速产生。

虽真正的病因并未查明,但病人情况已有所好转,病人想要出院的时候,病情又反复了,现在就是咳嗽严重,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双腿凹陷性水肿,所以,这名主治医生建议,让其转入呼吸内科就诊。

这没错啊,其病征就是应该去呼吸内科啊!

这名主治医生忐忑了一会儿,又恢复了镇定。心说,陈院士应该也是讲道理的。我也不是有意要把病人给推走。

毕竟,科室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病人多,业绩就好,大家的工资奖金也多。但是,他想岔了,陈院士的境界没有那么低。对陈院士来说,帮助病人康复,解除病痛的折磨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钱不钱的,不值一提。

到了一定的地位,境界自然也来了,追求的东西、关注点等等,都不一样。

“你们都来看看,这名病人真正的病因是什么?”陈院士将手中厚厚的一沓病历资料递给学生们,让他们传阅。

那病人一听是院士级别的教授来帮他看病,顿时激动得不行,也不急着转科室了,又在亲人的帮助下,重新躺了回去。

他的亲属们,也都兴致勃勃地看着这帮朝气蓬勃的年轻医生们,据说都是研究生呢,还有院士带领,兴许,真能帮他们找出病因。他们的父亲(爷爷/老伴)可是被这个病折磨了将近一年呢!

折腾来,折腾去,搞不好,很多时候都嚷嚷着回去等死!

病房里人虽然多,还有围观的一些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病人和家属,但是很安静,只剩下研究生们翻阅病历的声音。

护士小姐姐还很细心地去将空气净化机的风量调大了一些,又稍微开了一点点窗。虽然有空调,但是人多了会感觉到闷。

足足二十分钟后,才有人发表看法。

“我觉得,应该去心内科吧。因为他的胸闷、气短症状一直都有,可以说是持续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现在的咳嗽、痰多,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其根子还是在心血管方面。嗯,心内科最合适!”这是一名胖胖的女生。

又一人摇了摇头,持反对意见:“根据其以往的治疗史,其病因不明,各种征象太乱,与其猜来猜去,还不如对症而来,先解决现在严重的咳嗽、痰多再说。这样病人也轻松一些。”

陈院士摇了摇头,点评道:“你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西医原本就因为这点被人诟病,可不能再这样做!”

这名男生羞愧。那名主治医生也羞愧,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想的。根本找不到原因,不妨先去呼吸内科将咳嗽痰多解决了再说。

又有几人发表看法,有说应该去肾脏内科检查的,有说应该直接开腹探查的,等等,陈院士都不置可否。

见到大家为难的表情,陈院士心道,莫非这个病例,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一想,确实是啊。这种病例,没有很丰富经验的医生很难找到正确的病因,至少也应该由副主任医师来诊断才是。

那名主治医生自己没搞定,也没上报,见到病人情况略微好转,又有咳嗽之类并发症,就想转到呼吸内科,简直是胡闹。事后,得找邓主任说说。

邓主任,就是心胸外科的科室主任。陈院士虽然不在这里担任行政岗位,但是其地位远远在科室主任之上。即便是院长见了,也要作弟子礼。

林夕想了想,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顾其既往的检查结果,有一张ct报告提示,患者心包膜增厚,我认为,应该考虑缩窄性心包炎。”

当即,就有人不屑,冷笑一声道:“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缩窄性心包炎?这名患者有缩窄性心包炎所具有的颈部血管征等典型性征象吗?

有人立即附和,道:“就是。回顾病人的既往病史,其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和双下肢水肿,这些对缩窄性心包炎来说,都是非特异性的,你凭什么就认为是缩窄性心包炎呢?诊断病人,可不能靠胡猜啊!”

有不少人便笑了,觉得林夕不自量力,先前靠运气蒙对了两个,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了?论理论知识,比起我们来,你还差得远呢!

面对这些研究生们的嘲笑与挑衅,林夕怡然不惧,反而提高了声音,侃侃而道:“不错,确实非特异性。但是,据文献资料统计,在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中,气短、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及腹腔积液分别占24.7%、89%、89%和62%。”

林夕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名留长头发,很有艺术气息的男生就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咋地?东施效颦?我可是文献阅读量很丰富的,你能和我比?

不过,林夕说出这么准确的数字,博闻强记,倒有点令人刮目相看。

林夕懒得理会旁人诧异的目光,继续道:“由此可见,并不排除缩窄性心包炎。再说,胸部ct对心包膜增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据文献表明,72%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胸部ct下可以发现心包膜增厚。在ct下,当心包膜厚度大于3~4 mm时,其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敏感性为83%~91%,特异度为100%。在所有确诊患者中,其心包膜厚度在ct下均大于3 mm。在该病例中,心包膜的厚度在ct图像上大于4.5 mm,在病理组织标本中厚度达6 mm,这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是非常必要的!单凭这一点,我就觉得,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性极大,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

其他人顿时沉默。实在是,林夕这一口气说下来,那股自信的气势,竟然震慑住他们了!

他们以为林夕理论知识薄弱,唯一的长处就是已经进入医院临床工作,可能一线的经验比他们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但是,哪里想到,林夕能说出这么多“据文献表明”。

虽然这些文献,不知道是什么文献,但是没见陈院士连连点头吗?他们不知道,陈院士肯定知道这些数据都是言之有据的,要不然,依着陈院士的性子,你要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骂不死你!真当陈院士不会骂人吗?

陈院士是平时不骂人,很少骂人,但是一旦骂起人来,一般的人还真挡不住。曾经,他们就见过,一个弄虚作假的学长被陈院士骂得狗血淋头,还当众将他从课题组给开革了出去。

其实,林夕虽然仅仅是本科毕业,但是他大学五年,没有跳级,而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在图书馆里遍阅医书,还查阅各种医学期刊,阅读国内外文献,理论知识其实远比在场的这些研究生要深厚。

所谓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支撑,之前两次,他怎么可能一下子抓到重点?有些人以为他是凭运气,凭心细,其实不然,这是综合实力超强的缘故。

林夕光凭这段话,在理论知识方面,就足以碾压这群研究生了。天才的世界,你们不懂。哪怕你们学历高些又如何?仙侠玄幻小说里面可是常常有越级挑战的!

陈院士颔首点头,对林夕颇为欣赏,又起了考较之心,道:“那你来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检查?”

林夕认真地想了想,道:“kussmaul征、奇脉、心包扣击音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文献表明,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没有kussmaul征、奇脉、心包扣击音体征的只占到20%左右。而该患者的主管医师在查体中只查到心包扣击音,未见其他体征,这与最初没有考虑缩窄性心包炎有关。

既然现在锁定在缩窄性心包炎,那我们就可以查其它两个选项。

其次,心脏超声检查对确诊缩窄性心包炎有重要价值,但该线索在患者前期就诊过程中被遗漏。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超声观察到心包增厚的概率约为37%,还可观察到室间隔异常运动、右心室增大、下腔静脉扩大、二尖瓣e峰速度呼吸变异>25%等。本例患者的超声提示小-中量心包积液,右心室增大,下腔静脉扩大,二尖瓣e峰速度呼吸变异>25%,但患者存在心包积液,其相关征象也可能是由现有的心包积液引起的。

最后,对于大量的血性心包积液,常见原因为结核性心包炎和肿瘤侵犯心包组织。本例患者术中看到大量血性心包积液,但没有结核、肿瘤、自身免疫病等证据。

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检查,第一,心导管检查是评估存在心包缩窄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黄金'诊断标准,这个必须要做;第二,详细的超声检查和分析;第三,对血性心包积液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

相信经过这些检查,是不是缩窄性心包炎,就能很清楚了!陈教授,我回答完毕。”

“啪啪啪~”陈教授率先鼓起了掌,那些研究生听林夕一套一套的,都听傻了,原本不服气的,这时候也真是墙都不扶,就服他!

见到陈教授鼓掌,研究生们也都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经此一役,林夕算是在这帮入门弟子里面占据了根脚,有希望晋升真传弟子。

陈院士看了旁边那个呆若木鸡的主治医生一眼,就道:“先按照这个方案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我再找几个主任、副主任医师共同会诊,这个病例相当独特,你有所疏漏也是在所难免。也不要灰心丧气,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

那名主治医生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开单子,安排病人去检查了。

病人和其家属也相当兴奋,这院士都拿出了方案,还说要找许多专家来会诊,想来康复有望。他们临走前,也非常诧异地看了林夕一眼,心说,我的个乖乖,这么小的小伙子,咋就这么厉害呢?

在场的一些年轻小护士姐姐们,更是望向林夕的眼神充满了火热。要不是陈院士在此,其中有那大胆的,都想冲上前去缠着林夕要微信号了。

(求收藏,求推荐票!)